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以利亞與香港政治窘局」
陳韋安:教會有責任以行動提醒管治者 
(11月29日消息)



【時代論壇訊】由建道神學院主辦的「抗命的先知:以利亞與香港政治窘局」聖經講座,於十一月廿五日晚假旺角浸信會舉行,由建道神學院系統神學助理教授陳韋安擔任講員,吸引約四百人參加。

陳韋安過去曾以列王紀上撰寫政治靈修篇章「黑暗的時代」,在這次的講座中,亦以神學釋經的進路,透過以利亞對抗亞哈王的時代,讓會眾思考香港當下的社會狀況。「列王紀是政治交替的記載,當中的皇位爭奪、政策決定等全都是政治,但不純粹是政治,而是如何以上帝眼光看待這段政治歷史。」他提出講座的大前提乃「神權政治」,認為這四個字歸結了舊約的政治體制。當時的體制是Theocracy,上帝是真正的主宰,非Democracy。而「耶和華作王」這個論述貫穿了整個舊約,正如Martin Buber所言,這不止是一個比喻而已,意思是真正掌有權力的主。地上的統治者只是管治者,皇權乃依附耶和華而來,而先知的角色乃成為皇的輔助,兩者合作管理地上的體系。

陳韋安認為,以色列在這個神權框架下,君王負責審判、軍事,先知則是對社會批判的魅力領袖,與君王相輔相成。「那麼到底先知和君王的關係良好嗎?先知是否屬於建制呢?」陳韋安認為舊約中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先知,有像拿單這種建制內的,也有像阿摩司這種建制外的,但列王紀上廿二章所記載,則是靠攏君王的先知,令人悲哀。「他們基本上是被以色列王供養的先知,是舉手機器而已,所謂為王問神的心意,其實答案一定是好。」

對抗亞哈是由禱告開始

陳韋安解釋以色列的神權政治特色後,指出巴力作為整個亞哈王時代的重點故事,不是因為「拜偶像」這個命題而已,乃亞哈把耶和華這個原本超越地域、人類歷史的神「巴力化」了,成為一個地方提供物質的神,將政治和信仰苟合,以信仰作為手段維護他的政治權益,讓錯誤的事成為普遍的事。亞哈登基揭開了黑暗時代,以利亞則嘗試把亞哈的政治神學回歸到耶和華的政治神學。「以利亞的出場是由一個很激進的禱告開始。他向神起誓,若他不禱告,這三年就不下雨。從第十八章可見,這個禱告是為了迫使亞哈王與他見面。以利亞對抗亞哈是由禱告開始的!」

陳韋安強調,當下的基督徒面對不滿的政權時,都應該以祈禱作為開始,同時要有行動。「神學家巴特將羅馬書十三章和提摩太前書二章放置一起,解釋大家要為在上者禱告時,提出一個問題:一個長期的禱告,可以一直欠缺相關的行動嗎?所以,為管治者禱告,不是一個遠距離的禱告,當中必定會關心眾人的事情。禱告就是行動!」陳韋安認為教會為在上者禱告,是有責任以行動提醒管治者。

此外,陳韋安認為經文記載以利亞禱告後出現大飢荒,他指以利亞與寡婦互相幫助的關係,與亞哈殘害拿伯的行為形成強烈對比。「『耶和華作王』乃是一個關懷人需要的國度,所以社會關懷乃基督徒政治參與的本質,我們對於政治的關懷永遠都是由關懷人開始,此乃最重要的因素。假如我想幫助一個婆婆,除了留意她基本生活需要,如果知道一個政策欺負她時,應該要努力改變政策,才能真正幫助她,這便是因愛人的緣故而關心政治。」

陳韋安認為,教會對政治關懷,是成為別人的好鄰舍。他以路加福音十章27節,提醒會眾不是要找出誰是自己的鄰舍,而是像撒馬利亞人一樣,因為愛的行動,成為陌生者的鄰舍,耶穌已明言這是最大的誡命,這也是基督徒需要關心政治的原因。同時,大家要分辨清楚顯性暴力和隱性暴力。亞哈一見到以利亞便提出質問,是否以利亞釀成三年旱災,但以利亞反指那是亞哈造成的。以利亞和三年不下雨這件事當然有關,但問題核心不在於以利亞。「好像社會上有人做錯時,大家很容易傾向責怪犯錯者。我不是要把不好的事硬說成好,或做出惡事的人沒有問題。但有時我們只責罵表面犯錯的人,看不到背後製造問題的結構性暴力。究竟今日香港背後的結構性問題是甚麼,以致愈來愈多暴力事件出現呢?」

教會最大貢獻是給人盼望

至於順服掌權者,陳韋安提到,在迦密山對決後,因為亞哈願意順服耶和華,以利亞亦願意順服亞哈。「但順服掌權者與順服耶穌是不一樣的。聖經中所指的,是人客觀地位於管治者之下,所以,以利亞是順服耶和華的權柄下,客觀地跟從亞哈,一切仍以耶和華為主宰。

而迦密山對決中最重要的章節是第39節,眾民真心宣稱「耶和華是上帝」。「神蹟從來不是一些神奇的事,乃是人心的改變。」

最後,關於盼望,陳韋安認為香港當下的局勢和以利亞當時相像,客觀環境未能有很大改變。當以利亞被追殺時,不斷重複「耶和華罷了,求你取去我的性命」,又在上帝曾經和摩西相遇的迦密山上,多次感歎上帝不在,但上帝就提醒以利亞有七千個先知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今日,教會最大的貢獻就是給人盼望,教會有責任宣告對上帝的盼望。停止行動便是盼望的終結,好像以利亞說『罷了』一樣。盼望關於將來,但也是現在式,一個沒有盼望的人,便是完全停止行動的人,教會不要停止行動。而以利亞明明身在聖山,卻說神不在,是一個被曚騙了的狀況,看不到真相,這便是失去了盼望。最後,最重要的是團結,好像那七千人一樣,在困境一起堅持。」

http://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新聞,2016.11.29)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