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料库

时代讲场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从ICQ到Snapchat的沟通

作者专页:https://www.fb.com/textisalife/

最近,ICQ二十周年,特意下载了、登入了,发现朋友名单还在。有些年轻朋友对 ICQ 闻所未闻,惊觉自己一把年纪。又因为牧养少年人,学玩 Snapchat,发现自己完全不习惯这模式的通讯。

回想一下,原来这十几年的通讯、社交工具变化这么大。

不说不知,ICQ 当年在以色列研发,差不多是首个「即时性」的网上通讯工具。想当年,在互联网不太发达的时代,用它来在电脑上与友人交谈,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很多人会说,当年最难忘,就是在等待某某online,或者有时会疑惑为什么某人整天不上线。一直的等待,直至遇到对方online,就好像中奖一样,那个经典铃声「喔噢」就响过不停。

那种期待,原来已久违了。

到手提电话开始普遍,SMS 成为了另一个经典。当时要拉拢多人同台,一台独大,就能争取与最多人同台免费发短讯。万一不同台,总要计算着不可多于七十 个字元的一个「短」讯。

SMS 最令人怀念,就是电话容量不大,每隔一段日子,就要为自己储存的短讯清理一下。每次,总是要挑选、留下哪些好友的重要短讯,好好珍惜和留念,什至再翻看、细味。

那种珍惜,原来也变得遥远。

后来,大部份人的电话都能上网了,WhatsApp 这一类通讯工具普遍得多了。不怎么发现还有人会把对话记录备份,反而是定期删除一下对话记录、相片等,确保电话有足够容量。

另类的语言开始流行,文字的出现趋少,有时怀疑还有多少人懂打字?相片、影片、动画、Emoji 占据了对话,后来 Voice Message 出现,除了常听见大妈们重播自己的录音,很多人也用别的代替写的了。

这种多元,大概我们都接受了。

最近,学玩 Snapchat,文字对话已经不再重要,把当下发生的事情,用照片记录,或用 Filter 把自己的衰样遮盖了,再发给朋友。不再需要担心通话记录的问题,因为照片和对话没过多久都自动消失了——据说是不想被人翻看过往记录而有的设计。

这种「即时性」的沟通最重要,就是当下发生什么事⋯⋯其实管你是什么事,总之就要发些什么给朋友。管你打什么字句,深情一番?几秒后也都是消失了。

这种新颖,是重新定义「沟通」吗?

这种快捷、短暂的沟通,让人看重的,不是什么重要资讯交流(因为重要的东西根本不在这里说),看重的是那连系两人的「火」。使你不再想在「七十字元中表达什么」,而是不用想表达什么也要一种连系。

这种不留底、不再回看过去的沟通方式,让人不用翻旧帐,连昨天说过的话也不用记住。这似乎是「活在当下」?但是,沟通总不能停留在此刻。因为过往的记录,与「当下」的沟通总不能分割。人不能抽离过去,而成为现在的自己。

这种「即时性」的沟通,与昔日 ICQ 的「即时性」已经截然不同了。从前那原始的上线,对好友的等待,到双方上线相遇的一刻;今天已经不再需要「等待」,因为他或她都总是在。就算下一分钟不回,下一个钟也会回。那么双方的相遇,已变成一种怎样的相遇?

每个工具,其实也不怎么中性。因为,设计总是带着一些想法、一些价值,而我们不需要全然拒绝,也不可全然接受。

到将来,我们的沟通又会怎样被改变?

http://christiantimes.org.hk,时代论坛时代讲场,2016.12.7)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