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閱讀習慣調查完整結果公佈
俞真:基督教書籍的書齡比想像中長
(12月22日消息)


左起:劉忠明、池麗華、俞真

【時代論壇訊】基督教出版聯會曾於九月底在基督教華人文字事工研討會中發佈「基督徒閱讀習慣問卷調查2016」的初步分析,整個調查截至十一月中結束,共有近七百份完整回覆。出版聯會於十二月二日下午假信義樓舉行該份調查的全面結果發佈會,並由證主出版社社長池麗華、前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系教授劉忠明及基督教新媒體運動倡議人俞真主講。

整份問卷共有一千三百六十八份回覆、當中有六百八十六份完整回覆,其中近七成為港人。整份調查結果與首階段公佈的結果相若,同樣由劉忠明總結研究的基本資料及結果,池麗華則嘗試從出版角度來解讀調查結果。調查發現決定讀者買一本書的原因多以內容介紹及試讀最為重要;而停止看一本書的原因則主要因為內容沉悶、及讀者自身生活太忙碌。調查亦發現受訪者平均一年花八百元於基督教書籍上,比他們只花在非基督教書籍五百元為高;而內容試讀則主要為影響讀者會否閱讀、購買的原因。

在出版角度方面,調查反映讀者花在書籍閱讀的時間只是其總閱讀時間的四份之一,現時一般讀者還要忙於在互聯網看新聞、其他通訊工具的文章;而同時出版商的競爭對手已不是出版商同業,而是互聯網的不同資訊。同時調查亦發現基督教界一向缺乏書評,而讀者多希望能有更多生活化、有共鳴、應用性的基督教書籍。

俞真則主要分析調查結果對現今出版業的啟示。有關現時市場中浮現多元需求的展現,基督教書籍中彷彿少有極度暢銷的新書出現。「其實現時『誠品』的暢銷書一般只是一萬數千本,那甚麼是暢銷書?」在問卷中有問及過去十二個月令讀者最深刻的書籍,包括非基督教書籍時,最多人選擇的反而是出版了已有數年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及更長壽的老牌雜誌《讀者文摘》;基督教書籍則為已翻譯成中文版本出版逾十餘年的《標竿人生》,俞真認為銷暢書其實也可以是舊書,只要書籍內容本身對讀者而言具生活化、共鳴、及有應用性,而他分析一般基督教書籍的「書齡」都比想像中長,如果該書是一本好書,如已故的滕近輝牧師在三十年前的講壇信息,於今天仍然有一定市場。故此俞真認為銷售基督教書籍,並不在乎書的新舊,而是讀者有否空間去試讀書中的內容。

「試讀的原意是因為讀者的時間寶貴,想省時間地知道書中內容是否合適自己,從而決定購買與否。」俞真認為可透過宣傳媒介,「現今最多人看的書」——臉書來宣傳,如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書籍撮要,讓讀者更快得知書中內容簡介。他發現另一個影響讀者的選書準則的作者的背景。「出版社會否在臉書幫作者開一個專頁」,目的是讓讀者了解作者的背景、為何讀者要看作者寫的書等;同時俞真認為出版商也可以賦權予讀者將書籍分享在社交平台宣傳。要留住一批讀者,俞真認為出版商應建立一批跟讀者、潛在讀者有長期互信連繫的社群,如舉辦一些閱讀分享會固定留著一批愛閱讀的讀者恆常參與,平常應該搜集多一些讀者愛好書籍類型的意見,而非只定期向讀者發一堆宣傳郵件。

「基督徒閱讀習慣問卷調查2016」全面調查結果可於基督教出版聯會的網站瀏覽:https://cclmforum.org/

http://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新聞,2016.12.22)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