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料库

时代讲场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值得可怕的不是量化

  近期,有朋友分享某间大学开设了一个管理学课程(management course),题目为「Working to love,Love to work」,其中海报以着名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说话:「Love and work are the cornerstones of our humanness」作为招徕。诚然,我总以为,在这个资本主义与量化至极的社会中,能够将爱(love)与工作(work)结合的人,或许只有研究精神病理的学者才能做到。

  但令人感慨的是,根据二○一五年的全球研究,香港工时是全球最高,「打工仔」每年工作二千六百小时,较最低的巴黎多出一千小时,很多人已经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赔上了家庭、人际、感情关系什至有精神问题如抑郁症(根据二○一六年的报告,全港已有超过三十万人患上抑郁症),更什者赔上身体健康。故此,我们需要的不是如何爱上工作,而是究竟如何才能停止这将人奴役或无止境地机器化的管理思维。以教育学生「爱上工作」来预防他们将来心灵枯干或精神崩溃的「打工生涯」,是否有点不着边际,什至本末倒置?

  另一方面,近年间,教界内吹起一鼓不要量化╱物化的风气,他们猛烈批评及拒绝举办一切大小型布道会,认为追求人数上的增长是太过功利或受资本主义的异化。他们认为这不过是罐头化的福音,欠缺生命具体的实质培育,教会应重质不重量,不能将人数量化,高声疾呼个体化的牧养才是福音之道。

  当然,只着重业绩的思维自然要不得,但更令我的忧心是,这些声音大多只流于不住的批评,欠缺落实理想的指导和建议。更重要的是,数量与生命关怀两者从来并不是非此即彼,反过来说,关键不是量化,而是究竟量化所为何事。

  适当的量化才能提供适切的牧养。以我自己服事的教会为例,我们会统计今年教会中有多少青少年是应届考生,计算有多少位儿童即将面对小一派位,查问每周有多少位长者病倒,记录每周决志的人数及人名,看看有多少位信了主未接受栽培的新朋友,又有多少位完成栽培但未受水礼的初信者,什至组员出席或缺席聚会,都一一记录在案,然后每周或每年反省与跟进。

  事实上,我们没有必要矫枉过正,抗拒任何的「量化」。我们既然理所当然地计算自己的生活储备,现代人更喜欢每年进行身体检查,皆是人之常情。同样,如果「量化」是因为紧张每个灵魂,「量化」是因为重视广传天国福音的使命,「量化」是因为忧心是否能尽心牧养神所交托于我们手的小羊,那又何错之有?

  昔日经上指出「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三9),我认为教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让更多人归信基督,扎根信仰。只可惜近年间,看见很多人,特别是不少同道,抗拒他们眼中所谓的「量化」,也拒绝任何形式化的活动。或者,准确地说,他们又不是抗拒一切的形式,是只容许他们喜欢的形式,例如只许圣诞探劏房,不许平安报佳音;只许自己与弟兄「踢波」交流相爱,不许教会全体的福音盆菜宴。

  愿我们众人也勿忘初衷,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我们的神,也谨遵主的吩咐,使万民作主的门徒。「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林前九22下)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