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時代講場文章(至2017年2月14日)

MAGA背後,取優勝劣敗,棄弱勢平權

  古老的英國清教徒牧師,對傳講福音的心得是:先要講律法。可以說,傳講律法,就是福音預工。

  世事很奇怪,你不講律法,就說不清福音。同樣,你沒有優勝劣敗,就無從談論仁義。究竟是不是,人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問題,還是語言無法捕捉真理之故?

  對了,以下這一點很重要:

  「沒有優勝劣敗,就無從談論仁義。」(優勝劣敗原則)

  這是跟他者倫理的「弱勢平權原則」迥異的倫理邏輯。「優勝劣敗原則」跟「弱勢平權原則」,它們與世界事物採取兩種完全不同的關涉(correlate)方式。

弱勢平權、重影與狗仔隊

  先講「弱勢平權原則」。「弱勢群體」在被命名的時候,會置入一個影子(shadow)。例如,拾紙皮婆婆是「弱勢群體」,這樣,我們置入了一個影子,和拾紙皮婆婆重疊,這個情況叫做重影(doubling)。拾紙皮婆婆不能做回自己,她同時必須像個拾紙皮婆婆,她才能獲得榮譽。這是「弱勢平權原則」意料之外卻致命的缺憾,它以弱為榮,而且,你不能擺脫作為弱者。只要你不像弱者,你的榮譽就失去。例如拾紙皮婆婆,沒有甚麼比發現她有層樓更令她從光明墜落。

  所謂重影,即「你」與「你作為弱者」雙生,形影不離,就像散光的鬼影跟原像形影不離,但又不能融為一體。在重影的困局下,狗仔隊應運而生。而傳媒也樂於把平凡人捧為聖人,然後揭瘡疤,打落深淵,一上一落,都能製造noise,維持傳媒的銷路。

  「弱勢平權原則」在會計學而言,是重複入帳(double entry),即同一筆帳,錯誤地做了兩次入帳。這樣,帳目就不能結平(account not balanced)。這一點,網絡評論人陳雲亦說得很清楚。他反對就保障同志平權立法,理據是:平權就是拿兩次利益,同志作為巿民拿一次,再作為弱者拿第二次;這是徹底的不公平。這樣重複入帳,社會的帳目就不能結平。

優勝劣敗:壞樹結壞果子

  相對於「弱勢平權原則」,「優勝劣敗原則」就沒有重影。優勝劣敗,有人拿多了,是因為他的行為。一個人的「行為」跟一個人的身體是一致的,不論行為指善行,還是指惡行。

  不義的行為,至少惡人和惡行之間,仍是一致的。例如,一個聰明但貪婪的人賺盡利益,他得到許多,但他的貪婪和他是一致的,這裡沒有重影,他不需要和某個他的影子雙生。他不可能因為和影子不配合,從光環中墜落。正如聖經中的俗語: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好人壞人的行為,和好人壞人的身體融為一體。

  在優勝劣敗原則下,你可以懲罰一個壞人的貪婪,那就靠你的本事了(也是身體的)。正是這樣,俠士就誕生了。一個由「弱勢平權原則」統治的城巿,是沒有英雄的。羅賓漢,在優勝劣敗原則下才能產生。沒有英雄,是因為世界的倫理邏輯發生了轉折,由優勝劣敗原則改為弱勢平權原則。

  英雄懲罰壞蛋,這個本事,也是跟伸張正義的行為一致。換句話說,好行為,需要有本事的好人來執行。好事不會自然出現,好人要努力追求卓越。壞蛋濫用才華,俠士就要有比壞蛋更卓越的才華。

  相反,在「弱勢平權原則」的城巿,要伸張正義,不用動粗,你只要申請司法覆核就是了。你獲得的正義,跟你的能力優劣無關。這也引伸一項觀察:司法作為超越政府的至高權勢(例如可以裁定政府違反憲法),跟「弱勢平權原則」雙生。這一點極權國家是看到的,它稱這個做「司法獨大」。雖然獨裁者是壞人,但他觀察司法的這種凌駕性倒是挺獨到的,可能因為獨裁者對另一個獨裁者的存在尤其敏感。

因信稱義神學的世俗化

  現代社會的發展,「弱勢平權原則」當道。國家離不開神學,施米特的政治神學肯定這一點。同樣,「弱勢平權原則」背後,也是一種世俗化了的宗教邏輯,它的名字是「因信稱義」:司法成了無關乎個人行為的恩典,人人可以白白稱義。就這樣,造成社會衰敗,因為反正你好行為壞行為,都能得司法恩寵,只要你承認自己是蒙憐憫的「弱勢群體」。

  上述兩種倫理邏輯,與世界事物採取兩種完全不同的關涉方式。「弱勢平權原則」,在主體而言,置入重影,在社會成本而言,發生重複入帳,而在至高主權而言,令司法高於政府。

  「優勝劣敗原則」,在主體而言,倫理和身體融為一體,在社會成本而言,它追求卓越,在至高主權而言,回歸優勝劣敗,看來把憐憫和責任脫勾,其實是要把憐憫和能力掛勾,維持善行身體的執行力。

  候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口號(編按:特朗普於一月二十日舉行就職典禮),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關心的,正是回歸「優勝劣敗原則」。

  這表象是白人中心主義、歧視有色人種和女人等等。但在學術角度,我們必須注意,在它背後依據的,其實是不同的倫理邏輯(並這邏輯產生的與世界不同的關涉方式),它相信先有優勝劣敗,才能好好談論仁義慈悲。它旨在修正散光,給社會帳目結平,人和他的行為重新合而為一,然後才談施捨窮人。就像古老的清教徒構想:先講律法,再講福音。

作者時事及神學評論博客「飄流製作」

Donation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