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眾議園
(本版園地 歡迎來稿 文責自負 不設稿酬)

聽道是一種事奉嗎?

讀鄧紹光博士〈聽道是一種事奉〉一文(編按:參一五三二期「眾議園」,二○一七年一月八日),小弟願意分享一點領受,博取前輩學者的教導。

  從鄧文中看見,作者用比較理想化的角度去閱讀「講道」和「崇拜」。就是,作者前設了講道人有先知的權柄,成為上帝話語的代言人,在講台上,按著正意分解神的道。在這個前設下,台下參與敬拜的會眾固然要帶著敬畏和謙卑的心去「敬聽」。這是神學上的閱讀。

  但現實上,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講道者,因為個人的限制,閱讀「上帝的話語」的理解和分析,並不必然地「按著正意」地解讀。甚至,按著私意「謬講」也是常聽見的,更遑論有先知的權柄。所以保羅勸勉聽道者要「慎思明辨」(林前十四29)。今天的信徒,自己要對聖經有追求,起碼建立基礎的聖經知識和釋經原則,然後在謙卑聽道的過程當中,分辨講道者是「正意」或是「私意」解經,會後更可與講道者諮詢求證,彼此砥礪學習,教學相長。如果以上帝的「默然不語」或「上帝使用的出口可以摻雜亂音擾亂視聽」來包容講道者的謬誤,這會帶來教會的一種危機。

  至於「聽道」是一種「事奉」?筆者希望指出,每一個字詞都有它的內涵。將它的內涵無限擴張,後果是,這個字詞的內涵將會消失。筆者以一極端的例子作為討論:「我們要為主而活,全人全個生命都要奉獻為主,獻上活祭事奉主。」如果將這段話引申,我們活著就是事奉,「呼吸也是一種事奉」,這就會將「事奉」的內涵過份擴張,失去「事奉」本身想告訴我們的含義。

  通常「事奉」可以解作:「服務」和「敬拜」(Serve, Worship),一般的理解是一個從下而上的舉動,向著「上」的他者——「上帝」,或為這他者而作事。是「服務者」「向上帝」或「為上帝」所作出一種行為(通常這行為也帶著一種付出或犧牲)。「聽道」可以是事奉嗎?也可以按這原則說是。但同一時間,在聽道的過程,聽者是一個領受者,一個「從上而下的教導」被「下者」領受。在中文的語境,我們很難說,「領受」是一種「事奉」。舉例:我們說領受從上帝而來的祝福(也是崇拜的一個環節),我們不會說,「領受祝福」是一種「事奉」(除非我們刻意將「事奉」的意思擴張)。

  將「聽道」理解為一種「事奉」,無疑提醒了我們對「聽道」的重視,不要帶著「評道」的心態去聽,而是要恭恭敬敬、謙卑、虛己地領受,這是好的。相信也是鄧博的意思吧。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