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反思發展為本模式
朱耀光論土地與靈性


(楊軍攝)

【時代論壇訊】以發展為本的社會運作模式近年備受質疑,而土地問題更多次引起爭議。到底土地對我們而言是否只能用作發展、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又應是怎樣?在「命途.想像——基督徒青年商討日營」下午的土地工作坊中,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姚松炎與鄉土學社的朱耀光分別從宏觀及微觀角度講述土地與人發展的種種關係思考。

現時消耗模式遠超地球所能承載

姚松炎指出,戰後至九十年代尾在香港也沒有土地爭議。從前的那幾代人都覺得舊樓便應該拆掉,土地應拿來發展。「以發展為綱領這種自由經濟主義理論,在二戰後一直大受歡迎,甚至被視為成功的方程式。」大家引入外資、外勞,把土地放棄耕作,在其上興建工廠、住宅,結果出現了亞洲四小龍,全世界都渴望這種成功的方程。

他表示七十年代開始有經濟學者提出界外效應(externality)的概念,開始質疑經濟效益為本的這理念,可是討論並不多。直至全球暖化的可見氣象問題產生,大家才開始意識到全球以經濟效益為本的模式,原來有從未被提出過的大自然的代價。在二千年,全球科學家在國際會議上一致認同是人類現代的生活方式導致未來的災難,於是以歐美為首舉辦國際高峰會議,終就全球氣象制定京都議定書。

姚松炎在會上提出一項數據,指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一六年的數字,以香港人的生態足跡來計算,我們現在的生活是要用3.9個地球的資源才能維持我們的生活方式,但這數字出來了卻沒人討論。數字背後說明的是,若我們要讓地球能承託我們的生活,我們要減少四份之三的消耗。「我們現在的這種浪費,是完全超越了地球所能承擔的。」

他指出另一個使大家反思以往的發展模式的原因是貧富懸殊嚴重。他指,二○一二年時,亞太經合組織已提醒香港當時是組織內堅尼系數最高的成員之一。其後世貿的報告更指出香港的堅尼系數更達0.53。而專家指出凡是過了0.5的,都是有很大機會導致暴動,所以雨傘運動和魚蛋革命在本質上是早已被預測的。我們除了看見地球支持不了我們,也看見窮人已沒法再接受在如此的生活差異下和平共處。因此我們必須反思現在的生活方式,從自己開始減少消耗,並反思如何與大自然共生。

土地是共生網絡

成立鄉土學社的朱耀光指出,八十年代後,香港人面對著的土地是不能札根的土地。港人被規範生長的空間,無論是教育制度、經濟、社會方面亦然。他分享自己去年見證著馬屎埔村被清拆,形容那是一個拔根的過程。「村民五十年代到港看見肥沃的土地,在上耕作,落地生根,三代人在上面生活,推土機一來就幫他們拔根……過程令人感到悲哀。」

他指出菜園村、馬屎埔、橫洲的一連串爭議,對他來說是植根與扎根、一個關涉靈性的問題。「如果在一片不能扎根的土地上,我們能不能過一個有靈性的生活?……即在發展房地產之時,在象徵意義和具體意義上的泥土,有沒有一個讓萬物共同扎根的空間?」他指出不僅外在的土地被封,其實人內心的心田也在發展的過程中被封,例如他看見保安在執行遷拆任務之時覺得不關自己事,自己只是奉命行事。他指出扎根的重要性,是讓我們能在該片土地上與其他人和生物一起過一個共享福祉的生活。

他分享自己一二年起租了一片土地耕作,當中最重要做的是做堆肥,使土地肥沃起來。他們用廚餘和乾草餵養微生物,過程很奇妙,過程中想起聖經說的接待最小的弟兄,原來是要他學習養好一片土地讓最細小的微生物生長。他指,餵養微生物就是在替土地建立一個共生網絡——不是直接給植物養份,而是把養份透過微生物的分解成為基質,然後讓植物吸收。

在耕作過程中,讓朱耀光對土地的共生網絡有更多體會,明白土地上的生物互相制衡,大家才能延續下去。他又反省,文明生活令大家有安全感,但並不是客觀的安全;其實我們只是擁有和累積更多資源去免卻我們對將來的憂慮,這安全感最後會成為使我們一個窒息的角落。

他指,土地不只使我們餵飽,我們更要想像那是令我們扎根的土地。他引用《耶穌的環保學》一書說,全世界也在拔根,變成無根的地方,所造成的傷害已顯現在各個層面的破裂關係。自然界已經給我們訊號,最後只會帶來關係的破裂。他認為,土地復育不只是種食物給自己吃,而希望能與他人共享。大家若覺得土地和你有份,過程中已是扎根——扎根是汗水、生命本身是在滋養土地上其他的生命。「對我來說,土地就是一個載體,讓生命可以延續。」

主持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黃國維表示,上帝所造的世界正是共享、共生的世界,人在其中被差派作管理的工作。其實在舊約聖經中,人若犯罪,上帝便透過自然現象降罰,可是往往現代人卻不懂得看這些經文。他特別指出基督救贖的三個向度的意涵,當中包括被造的萬物回復秩序美善、各從其類;關係復和,不只是人與神及人與人之間,更包括人與萬物和人與土地;帶來更新豐富我們的想像,雖然今日未能達到。

「命途.想像——基督徒青年商討日營」由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香港基督教協進會青年事工小組、使命公民運動合辦,一月廿一日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日營尚有培靈會及以政治、本土文化、貧窮、社區發展為題的工作坊。有關政治工作坊的報道,可參1536期《時代論壇》。


(楊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