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資料庫

昔日新聞

選戰有多真?民意有多重?

即使特首「選舉」如火如荼,特首梁振英亦宣佈不角逐連任多時,但梁振英政府面對民間意見與評論的態度並沒有隨之而改變——在西九文化區興建故宮博物館的爭議,既將所謂諮詢略去公眾最希望討論的興建與選址課題,又不斷被揭發未有披露重大前期設計以至勘探工作。不斷重提動用郊野公園土地建屋,卻不動用俱樂部會所用地以「保護樹木」。小三TSA被改頭換面變本加厲於全港推行,要求教育團體代表一字排開以示支持,卻少談各方的選擇空間與未解憂慮。以至,對四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的宣誓無效起訴,仍然持續。凡此種種,在在顯示今屆梁振英政府在餘下任期仍然作風專橫依舊,將民情諮詢等同政治化妝調撥播弄呼之則來,有時甚至「情緒政策化」賭民意的氣。於此,昔日掀起的民意對立與抗爭,看來仍然沒有緩解下來的事實基礎,還未知選戰的過程與結果會否將對立延續。

在種種事態之間,當權者(和爭取當權的)不時流露委屈心態,認為民間意見與評論是人身攻擊與人格謀殺。社會平台的個別評論是否公允,是否過火,自有公論。然而當權者手握公權和龐大資源,接受公眾監察亦是理所當然。在現有香港法律處境下,政府官員更不能動輒以誹謗控告他人,背後也是同一理念。有權者懂得自限,以事實以誠信以道理來服眾,並達致「真.聆聽」,才是文明的表現,公義的基礎。

要公義昭然於日光之下,還需要公眾及民意領袖願意按真實發聲,按公道判斷,不揣摸上意。然而這在今天特區社會生態裡,亦非常見。例如今屆行政長官「選舉」,由早前的「紅燈綠燈論」到後來的「中央不任命論」,都有份加強香港社會事事揣摸上意的風氣。要改變這種格局,選委能否開誠佈公不再靠收風度日,清楚表述政治理念,回應公眾訴求,自是重要。

於此,來自基督教的選委即使只由抽籤產生,我們對他們仍然期望殷切;可惜大多數時間他們都未有公開分享在特首「選舉」一事上的見解,讓人失望。教會裡的政治光譜可能跟社會一樣的闊,教會群體的意見也不是上帝的光環;然而教會群體處理世俗事務能否反映出真實誠信、公義憐憫,卻是信仰的見證,這些都要在互動中體現。畢竟按聖經記載,掌管歷史之主尚且聆聽人間訴求,與之互動;更何況是地上一個小小的公職位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