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周论坛

社评

蜕变中的基督教文化输出

年前,香港曾有「基督教文化节」的创举,当时就有人质疑:文化节有名无实,鲜有高质素的文化意义,也缺乏深入的文化反思,只是一次书籍和罐头舶来电影的汇展而已。

  文化节偃旗息鼓已有多年,究竟在这个经济压倒一切,文化沦为衬托的社会,基督教的文化产品,对主流文化还可以产生影响力,在市场上仍有位置吗?

  无可否认,少标榜基督教旗号而蕴涵信仰的突破机构,是过去四分一世纪以来,香港基督教的重要文化输出站。直至如今,《突破杂志》休刊在前,《突破少年》亦从书报摊撤退,改以赠阅形式出版新刊物U Plus,从感情上来说会是一种遗憾,现实的角度则是合宜的部署。

  正如任何伟大的领袖都会过去,每个时代都需要不同的领航人,与时并进,放下包袱,坚守使命,灵活变通,是文化战线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现代人对阅读文字有所抗拒是普世现象,新媒体的兴起,个人化的便捷,都令从事大众以至小众的文字出版工作陷於苦战,但今日宣布文字已死则是过早定论。就觉真正进到无纸的年代,文字仍是人类沟通最重要的文化与符号。

  文人办报,学者坐逝书斋的时代过去了,今日从事文化出版(出产)的旗手,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视野与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数位时代中,决胜千里,运筹帷幄。

  首先,他必须是一位「知识人」,具备资讯科技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态度,冒险有理,失败无罪,不断吸收最新的知识与趋势;不可或缺更是对人文精神的执着,有谦和的气质,高洁的情操,以人为本,对本身的工作有使命感和建立愿景(Vision)。

  其次,他又要同时是一位「经理人」,掌握人心的需要,市场的趋势,管理的概念,包装的技巧,把知识与灵性融入企划中。透过市场来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尽可能摆脱基督教机构的倚赖性;不思进取,只识伸手者,只会成为教会的负债。

  再者,「组织人」的角色和能量亦不能缺少,懂得擅用资源,横向建立策略夥伴网络,挣进主流市场的位置,纵向组织读者(消费者)的互动关系,甚至发挥较大的议价能力,创造新市场,新介面。

  从影音使团高举基督的影视旗帜,打进商业电视台,到香港基督徒学生福音团契在铜锣湾掀开了「新书馆」的立体书室文化,以至《突破少年》破茧蜕变,展飞向更多的学校与社群,都在说明求变求新的重要性。

  我们期待更多的「知识人」、「经理人」和「组织人」的合体,委身於新世纪的文化战场,为基督教文化事业打出一片天,在市场上构建新圣城。基督徒不乏千里马,但较少借才而具感召力的伯乐!

(第六八九期,二OOO年十一月十二日)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