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经历上帝的同在后,正踌躇满志、打算为他大发热心,他却叫你交棒,而你将不会看到自己倾出所有后的成果——你能接受吗?……
基督新教的崛起,催化罗马天主教的更新。而依纳爵(1491–1556)是这更新运动中的大将,他的代表作《神操》(Spiritual Exercises)影响深远,今天不少基督新教的信徒都参与过各式各样的《......
对旧约圣经有一定认识的人都会知道,当中有5个非常重要的圣约:挪亚之约、亚伯拉罕之约、西奈圣约、大衞之约和「新」约。部份圣约源于所属的故事,并没有获持续发展或重新诠释,成为一套具影响力的意识形态或神学主......
「从童贞女马利亚所生」──这句《使徒信经》的宣告,描绘了耶稣超自然的诞生。然而,为何要特别强调马利亚的童贞?其背后不仅有现实的考量,更蕴含深刻的神学意涵。根据早期教会文献记载,当时确实流传着质疑耶稣身......
……每个人面对道(耶稣)的到来,都必须作出选择:要不旧有的信仰被道杀死,从而更新、变化,成为新皮袋;要不就是如法利赛人般,把道钉于十架,继续留守自己安全却守旧的信仰……
……力威亚探是一个神话中的海蛇或海龙,它「人格化」了混沌之水。它的名字לִוְיָתָן源自一个意为「转动、盘绕、扭曲」的字根,如蛇形特征。它在希伯来圣经中多处出现,尤其是在诗篇第七十四篇和第一○四篇中,展现了与上主的掌权、创造和秩序的不同面向。……
位于日本北方的弘前,以弘前城的樱花美景而闻名,被誉为三大樱花名所之一。而幕府末期的弘前城内,诞生了一位对日本基督教及基督教教育带来重大影响的藩士──本多庸一(Honda Yōitsu,1848-1912......
经历创伤,同时是经历世界的崩塌。很多创伤幸存者说,一部份的自己就在那天,创伤发生的时候,死去了。……「对于受创的世代,约拿书实在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牧养资源,是荒漠中的甘泉。」这是如何发生的?……
依纳爵(1491-1556)是耶稣会的创办人,也是16世纪天主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领袖。上次(1968期)提到他年轻时梦想成为知名的骑士英雄,但30岁时在战斗中重伤,在休养期间,领悟到上主呼召他作福音的......
如果要在旧约中挑选一条最难守的诫命,不知道你会选择什么?「守安息日」可能是其中一个你脑里马上会浮现的选项。或许,我们仍会在星期日早上,用一至两小时出席崇拜作为与上帝亲近的时间,但仍然与「律法要求」每周......
继上次(1966期)探讨耶稣是否有老婆的问题,这次我们将时间回溯到耶稣的少年时期。耶稣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作为一个青少年的面貌,是重构历史耶稣的重要元素。他是否如一般孩童那样经历过不成熟阶段?他与家人的......
……受过创伤的信徒,其信仰观念亦可能因遭到创伤事件大大冲击,而被改变得天翻地覆。有人从此放弃信仰,过着俗世生活;亦有人从此看破红尘,醉心宗教活动;又有人不属前述两种极端,却在介乎两者间的矛盾状态中,在受创的身体反应与神学的思潮起伏之间纠缠,生还着、挣扎着。约拿书中的先知约拿,可能是他们其中之一。……
圣灵降临节的序幕,早在犹太节期里悄然铺陈。Pentecost,这希腊语中的「第五十天」,指向的是逾越节后的「七七节」(Shavuot)──一个庆祝初熟麦谷的日子。那时的耶路撒冷,犹太人既感念土地的丰饶......
……创世记第一章展现他如何转化一片未成形的混沌(תֹהוּ וָבֹהוּ)与深渊(תְהוֹם),最终带来光明、秩序与生命。「无中生有」强调上帝的全能,而「非无中生有」则突显他与受造物的亲密关系,两者皆深化我们对创造的理解。在混乱的世界,可能让我们感到无序;但上帝的灵(רוּחַ אֱלֹהִים)仍在我们的「深渊」上运行,邀请我们参与他的转化工作……
说到日本战国安土桃山时代,有一人从未夺取天下,默默镇守东北方,却拥有极高人气,那就是陆奥国大名──伊达政宗(Date Masamune)。本期要谈伊达与基督教(天主教会)的关联。 伊达政宗,又名独眼龙,因......
在扫罗王违命擅自献上燔祭后,撒母耳随即宣告,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取代扫罗作王(撒上十三14)。在撒母耳膏立新王时,耶和华提醒他,「耶和华是看内心」的(撒上十六7)。圣经的读者会由此推论,......
历史的其中一个谜:某些时段某地方忽然有多位同类的天才出现,带来某种文化上的範式转移,譬如20世纪初德语世界的物理学,或是20世纪上旬的爱尔兰文学。而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段宗教文化灿烂发展的年代,在......
……仍然在传统堂会中的人,能否看到在外面的弟兄姊妹也在探索新的可能性,而不是单单软弱、被世界诱惑、「停止聚会」?同时,在堂会以外的人,又是否可以看到好些在体制内的弟兄姊妹,仍在努力整合现有资源回应时代,而不是全部都是滑牙、苟且、「未醒」?圣经中的弹性与张力,正正提醒信徒信仰实践的可能性并不只有一条金科玉律……
「耶稣升天了,他是不是离开了我们?」这或许是门徒在那一刻心中最深的疑问。就像我们在当下生活中,面对离别时的茫然与失落──移民潮的涌动,亲友的远行,那些看似无法挽回的距离,早已成为我们人生的一部份。那么......
有时,世界彷佛静止不动。有时,世界彷佛周而复始。有时,世界彷佛崩塌、体无完肤、不能辨认……而我们不幸╱有幸地正活于世界崩塌时。急变时代巨轮在辗压,如何生还、如何应对?……耶稣这连串有关「配合」这主题的说话,或许正是乱世中人需要认真聆听的!而这些经文,正位于马太福音其中一个扇形结构段落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