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时:」

【1995期.社评】
「见攰就唞」的察验空间

时代论坛

【每日新闻】
宏福苑旁支援站教会牧师:
求主赐智慧与灾民同行

报道:陈雅汶

【现场报道】
宏福苑居民劫后馀生
街坊彻夜未眠等消息 牧者陪伴倾谈

采访:黄君华、陈盈恩、蔡颂然、陈雅汶

【每日新闻】
大埔宏福苑五级大火
教会机构神学院吁代祷

报道:麦嘉殷

【国际新闻】
全球最大正教教堂于罗马尼亚启用
公帑支持建筑费惹争议

时代论坛

【1995期 ‧ 头版专题】
照顾者自白──教牧、神学院老师如何走过颠簸照顾路?

采访:林倩恒

【焦点艺评】
《立方结构的演化计画》
拆除者的勇气

孙小椒
更多

(代;)

“论#”

宏福苑受灾学生情绪支援——你我都帮到手 

宏福苑大火肯定令全城难眠。 近宏福苑的6间学校已停课,但大埔区其他学校师生仍要继续上课,相信不少学校总有居于宏福苑学生。作为儿时曾经历家居火灾,长大后又曾任老师,在此分享经验与建议,盼能帮忙。 不要只靠心......

詳細內容

《女孩》:出埃及的旷野歧途

……直到最后一幕。女孩长大后,回到施暴者(男人)已经不在的那个家里,昔日没句好话的女人和和气气地欢迎女孩,端出一碗特意准备的面线。我才倏地看懂了,泪眼模糊,停不下来。是怎么做到的?那么温柔地诉说生命的残忍。……

詳細內容

祈祷的法则,信仰的法则──尼西亚信经如何塑造路德宗的敬拜生命

……我们称信经为「祈祷工具」,并非因为文字本身有某种神秘力量,而是因着圣灵透过群体的宣告,使这些文字成为塑造我们信心的器皿。每一次的宣告,都在圣灵的引导下,让我们的信仰更深、更坚固,并能突破理性与有限的障碍,进入真实的信仰经历中……

詳細內容

分裂还是合一?
从普世圣公宗的撕裂看这个不可避免的教会问题

……与其轻率直言「圣经要求信徒群体必须合一」,约翰书信展现出教会若过份开放与执意孤立同样具潜在危险的图画,一方面否定了毫无条件的合一,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孤芳自赏带来的危机……

詳細內容

驱逐失智症(下)

教会必须勇敢面对并公开谈论失智症,因为当门徒选择沉默,就等于放弃陪伴,让人独自承受诊断的冲击和负担疾病的沉重。然而,若我们真心渴望成为一个能够坦然讨论失智症的群体,一个深刻的问题必随之而来:我们需要成为怎样的教会,才可真正回应挑战?……

詳細內容

驱逐失智症(上)

关志健等人于2025年发表的《超越允许参与:心理健康康复者的教会参与与赋权》(Beyond Access: Church Participation and the Empowerment of People in Me......

詳細內容

【坛+】

【总编desktop】
好消息,坏消息

「没消息就是好消息。」(No news is good news.)这句新闻老话,早已成为日常谚语。那是源自言论自由地区的传统新闻报忧多于报喜的特性(还记得前辈教导:若到陌生之地采访,留意到当地新闻只见好消息......

詳細內容

【我的阅读笔记】
敢于承受死亡之时,奥秘使我们谦卑

笔者眼见近年有不少机构、教会和学校,开始关注和提倡生死教育相关的课题和举办讲座,相信是要回应现今社会的境况。作为基督徒的我们,看似知道传道书教导「生有时,死有时」;而从神学向度来说,死亡是通向新生的路......

詳細內容

【「乱入」经林】
仲谂?不如做咗先──爱的行动者

……律法上写的、念的,律法教师都知(十26-27),只是没行动、不愿行动。他以「不知道」自欺、以「谁是我的邻舍」为借口;他的心思早就被耶稣看穿。「你去照样行吧。」(十37)律法教师不是要对律法有更多的釐清,而是要回应内心,正如撒马利亚人也是随内心的怜悯引导……

詳細內容

【教会史漫步学】
耶稣野史(8)──死后3天的空白

耶稣的受难与复活,无疑是福音书最核心的情节。没有死亡,便无从彰显复活的震撼。但关键问题随之而来:从断气到复活,中间相隔3天,这3天,耶稣去了哪里?线索指向「阴间」。 《使徒信经》写道,耶稣死后「降到阴间......

詳細內容

【职场伏事】
庆祝活着

潮流盛行讨论「Gen Z整顿职场」的现象:与上一代持不同价值观的Gen Z(约1995至2010年出生)以拚死无大害的精神挑战职场既有的秩序、潜规则与文化。一时间,海量的评论涌现社交平台,有指Gen Z需要......

詳細內容

【劳碌不庸碌】
不公「秤」的对待

70多岁的傅婆婆从事拾荒回收工作近十年。在她所处的社区,有两间回收铺,纸价略有不同。表面上,拾荒者卖纸时拥有选择的自由,但实际上,傅婆婆现时只能卖给纸价相对较低的那家,背后藏着与回收商不平等的关系。 傅......

詳細內容

【慈心怜悯】
把自己看为微尘的少年

阿山(化名)是一位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少年。曾经,他说自己像一粒微尘。他的成长路,确实崎岖难行──父母离异,亲人接连离世,母亲病倒、失业,他在亲友之间成为人球,居无定所。从前在家里,他的需要总被忽略。父母......

詳細內容

【老宜笔写】
生日随想

不期然来到每5年就是什么「大生日」的年纪。年初满怀憧憬回乡,悄然度过。事实情况并非那么冷清,至少与友人「回乡」一趟,又有4组朋友忽然宴请,还有孩子们的祝贺,只是没有想像的「音乐盛会」而已。 岁月催人老,......

詳細內容

【是师记】
教师进修

有一种累,叫「放工后还要进修」。当全日上完7节课,带着沙哑的声线回到座位,呷一口暖水,望望案头堆积如山的作业,再瞥见时钟──啊,是时候去大学上课! 学校、居所、进修地点若能连成一线,可省时省力;现实却没......

詳細內容